阅读历史 |

庶女上青云 第52(3 / 3)

加入书签

白的芝麻粒簌簌掉落,吃进嘴里,又脆又酥,还夹杂着芝麻的香气,热气腾腾就往嘴里窜,简直神仙不换!

焦烙炸则吃起来外焦里嫩,还有绿豆特有的清香。督亢面则小小猫耳状卧在小碗里,碗里放了绿绿的荆芥、脆脆的小芹菜末、金黄的蛋丝,和浓厚的猪五花肉丁、木耳等炒成的浇头。卢兰陵吃完了整整两碗。

饭后他很是感谢顾家,抱拳又谢:“多谢姑父姑母表妹们准备,这些范阳菜真是地道。”,古代又不像现代,各地都有各种外地美食,离家多远的游子都能找到老家口味,像卢兰陵他们在外地奔波好几个月动辄半年,有时是无论如何都吃不到家乡味道,就是想念这一口味道。

宾客尽欢,顾介甫很满意:“下回叫他们给你做卤煮、驴肉火烧,还能再尝尝。”,太太也觉面上有光。

曦宁在屏风那头脆生生答:“这是范阳同乡会馆的厨子所做,大哥你可以带着表哥去范阳会馆寻他做来尝尝。”

话是对弘哥儿所说,话头却是接的卢兰陵的话头,所以卢兰陵又想道谢,可又不好开口,只好冲着屏风那头抱手作揖,惹得大家又笑。

太太这才嗔怪:“快别淘气嘲笑你们表哥。以后他要长住呢,哪里经得住你们这么调笑?”

长住?

小娘子们纳闷。

“忘说了,卢家表哥要在这里的书院入学,跟弘哥做同窗,到他考举人为止。”顾介甫宣布了这个消息。

顾一昭见太太神色如常,便知她也知道这消息。

想一想江南文风胜过北地,苏州书院又声名远播,想必卢家送儿子过来读书也是正常。

而且不是想娶曼宁进门做媳妇吗?正好将卢兰陵放在老爷太太跟前,让他们好好考察一番准女婿,也方便曼宁与卢兰陵培养感情,还真是一举多得。

小娘子们没想到这么深远,都顾着惊叹:“原来表哥已经是秀才了!”

“回头跟元风吹吹,不单单是她哥哥是秀才,我们也有个表哥是秀才!”,曼宁争强好胜,满脑子都在兴奋盘算跟小伙伴攀比。

“驴肉是什么?也能吃吗?”,七娘子咽口水,关注点都在驴肉火烧上。

顾一昭扶额:四姨娘莫非是有什么奇特的传染技巧?居然能将身边的人一个两个都感染成吃货?

卢兰陵就赶紧站起来,又拱手作揖:“哪里哪里,不敢当,不过是寻常功名,”,安抚了一下旁边站着忐忑不安的白丁顾温弘。

还承诺“我们范阳有句话叫做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到时候我指点同乡会馆的厨子做好,给家里送过来。”

家里人对这位卢家小郎印象都不错。

送走他之后,顾介甫私下里跟崔氏聊起,很满意卢兰陵:“范阳卢氏很看重顾家,听说她们第一次上门提起此事时,娘还不乐意,毕竟曼姐儿是她一个人养大的,难免就想把她说回自己娘家。卢家为表诚意,就提出让卢家小儿郎一路跋涉到苏州,说是让我看看。还让他在这里读书,说正好让曼宁也瞧瞧。”

“我看完也觉得还不错:看他身形周正,最主要的是性情温和……”太太也有了几分相女婿的欢喜。

她忍不住多说一句:“两个人都是温吞性格,以后吵架都吵不起来,你冲我作揖,我冲你行礼……”

想起那副相敬如宾的场面,两夫妻就忍不住齐齐笑。

“我安排他在书院入读,这段日子正好再看看他的性子。”顾介甫做了决定,正好看看是否那副文质彬彬的样子是装出来的……

“15岁就已经是秀才,为人做事又很有书生气质……”太太很满意,“我之前想给曦宁说下赵通判儿子,若是婚事能成,姐妹俩嫁的人倒大相径庭。”

“也不完全一样。通判家家底厚,范阳卢氏名头虽大,但绵延数代到今天之后倒不够殷实。”顾介甫很清楚,“再者,兰哥儿看着温吞不像是心黑手辣的做官料子,鸾哥儿比起他要更入世些。以后做起官来说不定鸾哥儿爬得快……”

这就是政客的老辣眼光了:赵飞鸾除了读书之外还多了丝情商,入仕后处理公文、与上司关系、与属地世家大族、同僚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会更得心应手,而当官可不是单看政绩,反而更看重这些鸡毛蒜皮的事。

兰哥儿若做官,肯定是百姓送万民伞给他立生祠的绝世大清官,可是这样的人,要升职就麻烦了些,按照顾介甫的经验,这种同僚若是运气不好,可能落个在边远穷县当一辈子穷县令的下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