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沉浸式围观 第400节(1 / 3)

加入书签

再说了,史家上上下下这么多人,一旦参与其中,将来少不了都要被拉去下大狱。我知道那两位表叔,跟着南安王府不过是想弄点好处罢了,值得把一家老小的性命和祖上留下的爵位都给押上吗?”

贾赦和贾珍对视了一眼,俩人都没说话。

贾元春是走投无路,她想救她娘,这么做是饮鸩止渴,哪怕是知道饮鸩止渴也要做,她觉得她娘重要,比她自己的性命和荣宁一府上下几十口人命重要。

至于史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可能一开始是想弄点好处,但是时间久了,要么与人家融为一体,要么被人家抓住把柄,只能被迫一路走下去。

再看贾琏的时候,他们俩个就仿佛看傻子一样。贾赦站起来回后院去了,贾珍站起来拍了拍贾琏的肩膀,也出去了。

有些道理不是靠嘴说出来的等到过几年,贾琏被京城的名利场教做人的时候,就知道了。想他贾珍,早年不也是本人欺骗过!

贾琏这个时候十分怀念贾瑭,要是贾瑭在好歹贾瑭能说个原因,可眼前这两位看自己就跟看笨蛋一样。

但是无论怎么说,贾琏不相信贵妃会去到盗虎符。贾琏和这位贵妃娘娘的年龄相差不大,大家虽然不是日日在一处,但也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贵妃也不是一个糊涂且笨的女孩,所以贾琏是如何都想象不出来她会做这种事情。

贾琏更无法想象,一门双侯的史家也会参与这样的事情。在贾琏看来,和这些亲戚比较起来,史家兄弟两个是最上进的人了,也是最狡猾的人,如今南王府这艘大船它已经漏水了,不想着赶快跳船,难道还要和他们一块沉下去吗?

贾琏一个人留在前院想了很久,觉得这八成是大哥哥和后面的老纨绔给推断错了。

桂哥儿去后院找到了王熙凤和云芳。人多的时候只跟他们两个说东宫那里一如既往都挺好的,等到没人了,桂哥儿才跟他们两个说姐姐八成是有孕了。

王熙凤和云芳的反应各不相同。

王熙凤是喜上眉梢,脸上的喜悦是压根遮不住的。嘴里面念叨着:“最好是一下生个哥儿,要是个女孩也好,先开花后结果。”

云芳是觉得自己的女儿年龄不大,可是想想自己生蘑菇的时候也是年龄不大,忍不住叹息一声!

桂哥儿就跟她们两个交代,说是前面祖父吩咐了,这事不许向任何人透露。

又跟她们两个说太子唯恐出现意外,前三个月是不会公布这样的事儿。让她们两个也不要跟身边的心腹乱讲。

王熙凤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她比太子还担心蘑菇这一胎出现意外。

“放心吧,我是不会说的,我就每天跑到太太的小佛堂里,日日给菩萨上一炷香,求菩萨保佑咱们家太子妃生个白白胖胖的太孙!”

桂哥儿忍不住说:“也不必如此!心里面念叨着点就行了,心诚则灵!咱们家这些人脑子一个比一个想的多,您这么积极……人家肯定能想得出来。”

王熙凤嘴里一边答应着一边说:“你想多了,咱们家这些下人八成会想着是我想求子呢!行了行了,别绷着一张脸了,听你们的。”

在王熙凤面前,云芳勉强挤出一个笑脸来,但是并不想和王熙凤分享过多的喜悦。

王熙凤也不在意,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好消息宣布。

这一等就等到了八月。

每年的八月有两件大事是必要办的,一件是老太太过寿,另外一件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七月份的时候王熙凤就问过今年要不要再给老太太办寿宴,老太太如今这个样子是没办法出席寿宴的。王熙凤的意思是不必再办了,全家坐在一起给老太太庆寿就行了。

云芳也是这么想的,年年过寿,花的银子跟流水一样,虽然也是收礼的好时候,但是这也是一项风险投资,有的时候宴席规模太大收的那些礼压根补不回来。

要是有事儿,借着过寿坐在一起商量事儿也是应该的。联络感情倒也不必举办一场豪华的寿宴,因为紧接着就是中秋节,大家都互相送礼增进感情,中秋节是闹不掉的,所以过大寿这种事儿在云芳看来是能省则省。

王熙凤也倾向于不办寿宴了,毕竟太折腾老人家,客人来了老太太还要迎客,就算是一天的功夫,折腾下来也能去半条命,何必呢。

王熙凤虽然也喜欢热闹,也想显摆自己的本领,可她已经通过秦可卿的葬礼和蘑菇的婚礼展示过自己的本事了,所以对寿宴这样的“小事”也就不看在眼里。

李纨却说:“我劝你最好和老太太商量一下,回头老人家要是不高兴了,看你怎么兜得住!”

王熙凤不好直接说不办了,就去找了鸳鸯,鸳鸯就去老太太跟前旁敲侧击。

老太太的意思是她喜欢热闹,想着若是自己过寿了,林黛玉肯定要来贺寿。

所以还是要办!

王熙凤想着既然老太太是想见到林妹妹,那就做成一个规模略大一点的家宴,把园子里面养的那些小戏子们拉出来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