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沉浸式围观 第290节(1 / 3)

加入书签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谁都不愿意就这么认栽了。

王夫人说了这一些话,就嘱咐王熙凤照顾好宝玉,带着人上车去了。

王熙凤送王夫人上车,眼看着马车走远了,心里面真的是感慨万千,觉得这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也想不到贾环这孩子是个肚子里长牙的!

最后太医院那边断定宝玉身上出的是水痘。

这让荣国府的人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是水痘都好说来,连长生那样的小婴儿都挺过来了,没道理贾宝玉这样的大人挺不过来。

这消息传开,薛宝钗那里也松了一口气。

薛姨妈前几日托人找的烫伤药已经送了过来。确定是出了水痘之后,薛宝钗想了想拿着这些烫伤药打算出大观园给贾宝玉送去。如今薛家的态度摇摆不定,宝玉明显将来为官作宰的路子不顺畅,好消息就是宝玉和荣国府大房的感情不错。

只是薛家在宝玉身上寄托过大希望,眼下没另外一条路走的时候,只能先不远不近的维持着,顺便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门路。

于是她没再戴着整日挂在胸前的金锁片,也没有带丫鬟跟随,自己用手掌托着一只精巧的小瓷罐儿慢慢悠悠地从大观园的西北角往正门儿去,这中间要穿大半个大观园,既能散步也能排解郁闷。

路上经过秋爽斋的时候发现秋爽斋的院子里站了不少人,有几个小丫鬟在外边玩耍,心里面明白,这是姐妹们聚在探春的院子里面安慰她。

薛宝钗有心进去跟大家一块儿说几句话。但是想了想,自己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探春是庶女,又发生这样的事儿,嫡出庶出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这几日尽量避免和探春见面,免得大家彼此尴尬。

薛宝钗想的没错,如今这些姐妹们都聚在探春这里都在安慰探春,也都是避开了薛宝钗,没邀请她一起来。

短短几日探春瘦了不少,那个神采飞扬的三姑娘如今变得沉默寡言。

探春的秋爽斋,上房不曾隔断,这里有书架书案,还有圆桌长榻。

林黛玉在书架前徘徊,状似看书,实际上听着她们几个说话。

姐妹几个把探春围在中间。惜春就说:“三姐姐何必想那么多,这事儿和三姐姐又没关系。你这几日这么憔悴,听说经常哭,把自己折腾这个样子实在是想不开,家里人都不会把事儿怪在你头上,这也不是你做的啊!”

迎春只会点头。

邢岫烟想说点什么,考虑到自己的身份,想了想把话在嘴里过了好几遍,这才开口:“你也别想那么多,我知道你心里面担心你姨娘还有环儿。

可是从这些事情来看,你姨娘今昔早已超过往时,她的那些兄弟如今虽然不能说是靠山,但也是有力的臂膀了。你是真不用为你姨娘和兄弟担心那么多,如今你倒是要为自己打算一番了。”

迎春接着点头:“这话说的对。”

惜春听了,想了想,“刑姐姐这话确实说得对,刑姐姐那天不在,不知道赵姨娘当时的威风,拉着三姐姐一口一个‘我的儿’,十分的亲密,这是往日不敢的。她对着三姐姐又是心疼又是指桑骂槐,我们都听出来了,就是在挤兑一太太。

白天的时候不明显,晚上吃饭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女主子,在家里面挑三拣四,吆喝这个骂那个,耍尽了威风……她也真的是今日超过往日了。”

林黛玉就从书架前走过来,跟几个姑娘说:“三妹妹也该给自己打算了。

趁着如今老太太还能撑得住,赶紧找个人家,就怕到时候这事儿还有的磨呢。”

邢岫烟也是这个意思,有些话不好说,也就没说。无非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果一太太寻不了环儿和赵姨娘的晦气,说不定转头就会找探春的晦气。

林黛玉的身份比邢岫烟的从容多了,所以说话也比邢岫烟能说的尺度更大一些。

“如今能在你婚事上做主的是老太太一老爷一太太,他们三个如果都不插手,才能轮得上大老爷和大太太。

老太太如果顾不上你,一老爷和一太太必定对你的事儿有一番争执,不管是他们两个谁做主,有几个是真心为你想的?”

林黛玉说完这句话之后,把眼神儿就放到了秋爽斋屋子里挂的一幅字上。这是探春前几个月用来练手的,四个大字是“桐剪秋风”。

这四个字就是秋爽斋门上挂着的四个字。怡红院之所以叫做怡红院,是因为有怡红快绿这个匾额。秋爽斋之所以叫做秋爽斋,就是因为有桐剪秋风这个匾额。

之所以出现这个匾额,那是因为有大观园。

之所以出现大观园,那是因为有娘娘。

为什么有娘娘呢?因为他父母想让大姑娘成娘娘。

娘娘之所以成为娘娘,这件事情里面有王家出力,有一太太推波助澜。但是若是一老爷坚决反对,那么这事十有是办不成。

所以男孩和女孩比起来,女孩往往是被父母牺牲的那一方。贾环才是一老爷的心头肉,探春就是可有可无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