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成亲后我成了流放犯妇 第17节(1 / 2)

加入书签

前几日,三婶还送来了一套头面来。

“三婶不必这么客气。”

万瑾玉哼道:“给你你就收着,别装模作样。”

万瑾澜:“…”

那好吧,她只能却之不恭了。

园子里,沈卿扶着老夫人说道:“婆母,我母亲春日里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没缓过来。家里人怕我担心,便没告诉我。”

“两月之后,是我父亲的寿辰,儿媳斗胆请求婆母,在澜娘的及笈礼后,让儿媳回扬州省亲。”

说起来,沈卿自从嫁到京都来,二十几载,回去的次数少的可怜。不像林氏和顾氏,她们娘家都是京城的,倒是不会承受这种思亲之苦。

老夫人沉吟半晌,应了。

沈卿差点又高兴哭了,随即又道:“婆母可允许儿媳将澜娘也带上?”

老夫人说:“二丫头该说亲了,此时去扬州怕是不妥。”

沈卿道:“有端王殿下那次算计,儿媳觉得,不若去扬州躲躲,娘娘先前还说,皇后有意给顺王安王纳侧妃,还有端王,也该娶正妃了。”

当初万贵妃就是在参加了赏花宴后被太后指给了还是时的陛下做侧妃。

以万沁儿的家世,皇子正妃她都做得,侧妃难免让人心气不顺。

老夫人也想起了女儿被指做侧妃时的场景。

“母亲先给澜娘相看起来,待儿媳和澜娘从扬州回来,也正正好。”

还能避开京中的这些事。

老夫人拍拍沈卿的手背,“行,你和澜娘去吧。”

大儿媳这些年确实柔顺,她也没有什么可指摘的,思念亲人是人之常情,好多年才回一次,便回吧。

老夫人自认也不是个刻薄的老太太,还是颇为通情达理的。

翌日用过早膳后,万瑾澜听到了可以去扬州的消息,简直喜出望外。

从未去过扬州,只在母亲口中听过扬州城的繁华,便已心生向往了。

如今,她倒是可以自己亲自去看看了。

她开心的简直想转圈圈。

两日之后,是她的及笈礼。

她的及笈礼府上已经准备了多时,请的正宾还是福寿双全的太傅府老夫人,宫中贵妃姑母还送了礼来,安阳公主还又出了宫。

及笈礼后,沈卿收拾起了东西,如今天气已经凉了下来,要回扬州,就得快点启程。

沈家大舅听闻妹妹要回扬州,加紧处理了手上的事务,打算亲自护送。

离京那日,万知景还很不高兴,如果不是来年还要参加会试,那他一定也跟去了。

长那么大,他都没去过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美称的扬州。

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如这般的诗句,万知景随口都能吟上几十句。

看着妹妹迫不及待的模样,他可真是酸的慌啊。

“兄长好好读书,待你金榜题名时,我肯定已经从扬州回来了,你放心,我肯定会给你带不少扬州的特产。”

万知景:“…”

这妹妹不能要了,故意往他心口戳刀子。

沈卿已经上了马车,将帘子掀开,催促万瑾澜快些上来,又叮嘱万知景好生读书,不可松懈。

万知景虽然不着调了些,但于读书上,那是不用叮嘱都会用心。

沈卿知晓此时回去不是好时机,毕竟次子明年还要参加会试。

但多年不曾见过父亲母亲,又听闻母亲生了一场重病,恰逢大兄来京,此时不提回扬州省亲,以后怕是不好说了。

京都距扬州,路途遥远。

过了武关道、商州大道,到了襄阳,再由水路经汉水,过大江,转运河,才抵达扬州。

这一路上,生生走了大半个月。

沈大舅指挥着家丁将行李都搬下来,随即笑着到了沈卿母女俩跟前:“可还熟悉这码头?”

沈卿摇摇头,她都多少年没回来了,这码扩建的比她当初嫁人离开时大了好几倍。

沈大舅笑道:“扬州夏日里天热雨多,冬日里没京都冷,但也不算特别暖和,雨水也没夏日里多了。澜娘啊,待你回府上安顿下来,我便让星玉她们带你在这城中好好逛逛。”

扬州虽不是天子脚下,但它的繁华,在整个大魏都是首屈一指。

沈大舅提起扬州,非常自豪。

而万瑾澜,她一路辗转,陆路换水路,也没有丝毫不适,恨不得直接去城中看遍扬州美景。

第25章 扬州

沈家大舅在京都还未启程时就给家中递了信。

沈家来码头上接人的,是沈大舅的庶出弟弟。

距离伯府越近,沈卿越是紧张。

离乡多年,近乡情怯也是难免。

沈卿紧张到都没注意到万瑾澜掀开了车帘的一个小角,偷偷向外张望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