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六零重生小夫妻 第177节(1 / 2)

加入书签

孟秦端起茶杯,盯着热气氤氲的茶水。

“说了,然后呢。”

孟何满肚子话直接噎在喉咙里。

没然后。

大姐去世,娘都没打算把人带回家埋葬,就因为出嫁女藏回家会带衰家里兄弟。

那时候即便知道,半点用也没有。

孟何垂下头,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吧。

孟秦抿口茶水,随后把被子转在手里,抬眸瞧见孟何搁在桌子上的左手,腕上带着一只老款廉价手表。

表盘应该时常被摸,蹭亮蹭亮的。

她勾起唇,情绪好些。

“去年考上的京大?真厉害。”

孟何抬起头,迷茫的眼睛里恢复一丝光,又有了倾诉欲。

“我赶上了好时候,因为一直没丢下书本,恢复高考的时候才考了高分。”

他说:当年大姐去世后,他花了一年时间高中毕业,然后去考过盛京轻工业学校,只可惜他没考上。

也不对,说是考上了,却因为有人要进学校,直接把他名额给挤掉。

“那段日子大嫂生下大妞妞没多久,又怀上一个。”

他错过大学录取,又赶上运动,家里还有孩子要养,没钱再供他去上学。

“大哥二胎是个儿子,开心坏了,生产队正好老会计生病,我回屯里就顶上了会计的工。”

“对了,大姐你还不知道吧,三姐得她师傅真传,做得衣服让一个顾客特别喜欢,把自家儿子介绍给了三姐,她后面也嫁到城里。”

如今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人,继承了师傅们的裁缝铺子,供养着两老。

“你看我身上这套,就是暑假回家的时候,三姐给我做的。”

“挺精神。”

孟何开始漫长的回忆,想去调动大姐的情绪。

他说:家里爹娘和大哥有子万事足,特别喜欢俩孙子,后头大嫂又生一儿一女,总共四个孩子。

那时候年代特殊,是越穷越光荣,又没分家,他的工分和家里的混在一起,他就觉得挺混乱的。

迷茫的时候就喜欢去找三姐说说话,然后俩人一起去寺庙里给大姐上香。

“我和三姐还在庙里给你点了长明灯,可惜六八年闹革命,寺庙被拆了。”

孟何没说,当时他们为抢回安置在寺庙里,大姐的一家骨灰,正面跟人斗了一场,双方都没落得好。

最后寺庙只拆一半,而他骨灰盒子碎了。

风一吹,扬一脸灰。

孟何红着眼噗嗤一笑,就说当时闻着一脸面粉味,他还以为自己伤心过度,鼻子坏掉了。

闹这一场也不是全然没影响,回去后公社被批评,传到生产队的话更难听。

生产队长倒是没撤掉他会计的位置,他?连累他们屯小十年没能选上先进。

后来,熬几年后,公社选拔工农兵大学生,三姐夫帮忙撕给他一个名额。

巧得是,学校就是他考上的那轻工业学校。

“大姐你说多巧,我就剩最后一学期就能毕业,赶上了十月宣布恢复高考,我请假去三姐那复习,考上了!”

这一句话,孟秦听出来不少信息。

临近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为什么重考?

请假不说回家复习,却去孟许那。

她问孟何,“家里什么时候分家的?”

孟何:“你怎么知道!”

很震惊。

随后一想大姐这么聪明,估计他无意中说漏了啥。

孟何抬手抓抓脑袋,“七四年就分家了,有人想要我的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找到大哥大嫂跟前想花钱买。”

“爹娘也想我就在生产队里好好当会计,然后早点娶老婆再生几个孩子,去年大学就会影响我结婚时间,不如沉现在把名额卖掉。”

“我没同意,就喊了二姐三姐回家,直接把家分了,爹娘跟大哥一块过日子。”

孟秦放下茶杯,“你分到宅基地了?”

“没,嫌麻烦,想着正好被推荐上大学,我去知青点挤了半年。”

孟秦想,她之前的努力要改变娘家是对是错。

“也幸好去了,知青点的学习氛围浓厚,这不,我考上了京大。”

“搁以前,我自己都不敢想。”

孟秦轻笑,“那就好好学习,让爹娘后悔把你这祖坟上冒出来的青烟给分出去。”

孟何傻笑,“已经后悔了,可我打定主意不回去,大姐,你呢,以后是不是就留在北京了。”

孟秦没隐瞒,“对,要上学。”

孟何一问,得知大姐如今是研究生,还是隔壁学校的研究生,一双眼睛亮得像灯泡。

“我就知道没大姐你办不成的事。”

至于这些年怎么过的,到现在大姐都不打算说,他也就识趣的没再问。

“对了,还有一件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