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 第53节(1 / 4)

加入书签

而?且,当爷爷的,还会跟自己的亲孙子明算账、连一张手表票都要收钱?他们可不信!

事实上?,徐元还真跟他爷做了桩买卖呢,只不过,交易的东西,是那张风扇票。

没错,在?黄卫英从百货公司把电风扇提回来以后,享受着凉风的于晚菊,时不时地?就要在?老爷子耳边念叨几?句,感慨一番,果然?还是自家大孙子最孝顺了。

这不,接受不了被比下去了的徐来福,就在?徐元回家的那天晚上?,悄悄地?把他拉到一边去,硬是要跟他买下这张风扇票,好对着老太太表功,这台风扇,他也是出了力的!

被老爷子磨得实在?没办法,徐元只好哭笑不得地?成全了他这番非要较上?劲儿的小心思。

当然?了,他总不至于在?这个上?面,还赚他爷的钱吧,票价就只收了一张大团结。  而?这台费了老大劲儿才?买到的电风扇,实际上?也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在?入秋后,天气渐渐转凉,于晚菊便将电风扇用干抹布擦拭了一遍、好好地?收起来了,打算等明年入夏的时候,再让它重?新发挥作用。

同时,因着天气转凉,徐元在?食品厂的“家当”,自然?也得适当补充些许,比如说,长袖的衣服,以及稍厚一些的被子。

毕竟,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句谚语可不是作假的,徐元可不想半夜被冷醒过来。

饭桌上?,在?徐元说起被子的时候,黄卫英也像是被提醒了什么似的,抬头道:

“妈,我们柜台上?最近要添一批新棉花,咱们家还有几?张棉花票啊?到时候我都买了,给?我爸做一件新棉衣吧。

他那件棉衣也穿了好些年了,缝缝补补的,早该不暖和了。”

作为售货员,对于商品供应这方面的消息,黄卫英往往是最灵通的,这不,早在?从主任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她就已经琢磨起来,今年的棉花票该给?谁用了。

是的,因为每年城市人均棉花供应量都不多,要做成一件棉衣,往往得用上?两三个人的供应,要是想弹一床棉被,需要的棉花就更多了。

所以,基于现实考量,黄卫英才?会提前计划好,今年的棉花给?谁用。

第85章 约见

“我在车间干活儿, 其实也不冷,还是?给你和进生各做一身棉衣吧!”徐来福眼看着也到退休的年纪了,觉得自己到时候整天窝在家里, 不怎么出?门,就更?用不着做新?棉衣了。

之所以没提到徐元,只因为徐元的棉衣,是?去年新?做的, 哪怕以他们家的条件, 也没有?阔绰到每年都给孩子做新?棉衣啊!

还是?那句话,不是?钱的事儿,而是?供应短缺的问题, 供不应求, 这才造成?了眼下连一件棉衣都要推来让去的局面?。

“不用了, 爸, 我跟卫英的棉衣才做了没两?年,连个补丁都没有?呢, 哪儿至于就换新?的啊?还是?给您做一身棉衣,再给您和我妈的被子里添点儿新?棉花,估摸着,今年的棉花票, 应该也就够用了!”

关于棉花的分配, 那是?徐进生跟黄卫英早就商量好的了, 眼下,也没打算改变主?意, 给妻子使了个眼色, 黄卫英顿时心领神会,出?声岔开了话题:

“对了, 元元,你看要不哪天,让我们都见见书瑶,赶在入冬之前,我们两?家商量好,然?后,把?你们俩的事儿给办了?

结婚以后,她就跟你住在食品厂的筒子楼里,那边第一年通暖气,肯定?是?比住老?平房要暖和许多?的,天冷了,人?也不至于太遭罪。”  提到徐元的婚事,一家子人?的眼睛都亮了亮,老?徐家就这么一个孩子,他什?么时候成?家,自然?是?一家人?都在心里挂念着的事情。

其实,就算黄卫英不提,徐元也有?意跟曾书瑶商量上门做客的时间呢,毕竟,他们俩谈对象的时间,比起其他人?来说,已经是?长了不少。

再者?,他都去过曾家了,迟迟不让人?家姑娘登门、不让两?家开始商量婚事,曾家那边,心里怎么会不打鼓呢?

“成?,我明晚就不回来吃饭了,找她商量一下来咱们家的时间,爸,这周末你应该不用开会学习吧?”

徐元倒不担心别人?,他爷礼拜天肯定?是?放假的,他妈的工作走的是?服务岗,通常情况下,周末都是?可以休假的,即便不能?,也可以跟别人?换班,把?时间调整过来。

他奶就更?不用多?说了,唯独他爸,作为宣传科科长,上头有?个什?么精神或者?指示给到了钢厂,厂里领导肯定?是?得及时开会讨论一番的。

倒不是?每次的事情都紧急到不能?搁在周一上班的时候说,只是?,这不是?要给上面?领导表示一番积极学习的态度吗?

如此一来,徐进生自然?也逃不过周末开会的命运了,毕竟,虽然?说,宣传科科长也只能?算是?中层领导,但是?,别人?都在你不在,这是?诚心想把?自个儿显出?来吗?  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