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802节(2 / 3)

加入书签

轨。

这段时间虽然没上朝,可太子殿下却是一点都不轻松,每日不是陪皇上接见官员,便是和东宫的属官议事。

今晚皇上和皇后在城楼接受百姓朝拜,还会撒福(撒铜板)以示与民同乐,来年天赐祥瑞,风调雨顺。

赵承宣和苏婉茵作为未来的帝后,自然要参加的,太子殿下三日前就已经送来了今日的冕服,华贵无比。

第1169章 脱胎换骨

苏婉茵站在赵承宣身旁,看着城楼下的百姓朝这个方向奔涌而来,满怀欣喜,高呼万岁。

这是她第一次切身感觉到身为皇室的荣耀,当然,不止荣耀,更多的是责任。

无论站得多高,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供养他们的百姓,她来自民间,更有体会。

听说太子殿下出生之时钦天监便算出他乃千古一帝,会造福百姓,那她更要做好这个太子妃,不能拖他后腿。

其实,她没什么心愿,但她的努力能让他更好的完成心愿,她是最乐意的。

苏婉茵心思有些飘远。

她感觉自己手被捏了下,连忙偏头朝太子看去:“殿下?”

“烟花!”

今日这烟花是武库司和礼部特制的,待到空中时会出现五谷丰登,万民安泰几个字。

随着烟花的绽放,百姓的欢呼声更大了,万岁声不断,皇上和皇后撒福之后便是赵承宣和苏婉茵。

赵承宣和苏婉茵默契的对视一眼,然后从侍卫抬着的筐里抓起一把撒向人群。

那是第一次,苏婉茵感觉到,她和赵承宣在做共同的一件事,有共同的目标。

很多年后,苏婉茵才明白她之所以变得更好,并不是她真的好,而是改变她的那个人。

带她进京的是长公主,让她脱胎换骨的是他。

大齐在一片祥和中迎来了圣元二十三年的春天。

边疆安定,四方和乐,百姓安居乐业,草原也传来好消息,长公主平安诞下长子,已被册封为世子。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东宫传来了好消息,苏婉茵有了身孕。

只是月份尚浅,并没有公布,也只有宫中极少人知道。

人到了某个位置,有些事情根本不用自己提,甚至连想都不用想便有人安排。

就像,风县的知府知道了苏婉茵堂妹要进京探望堂姐的消息,亲自派人一路护送到京师,驿站的人听说是太子妃的妹妹,自然不敢怠慢,这一路极其顺畅。

驿站官员来报说太子妃堂妹入京,很快陆瑶便收到了消息,想着苏婉茵有了身孕,有个亲人陪伴在侧自是好的,便派人将她接入了宫中。

和苏婉莹一起入宫的还有苏婉茵的伯娘吴氏,她以为在风县的时候已经是极好极风光了,没想到这宫里更好,她们还见到了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人又贵气,说话又和蔼,吴氏觉得婉茵真是极好的福气,不但入了宫,还当上了太子妃,未来的皇后娘娘啊。

苏婉茵对伯娘还是感激的,她母亲病逝后伯娘没少照顾她和弟弟。尤其,又三年多未见。

吴氏主动提起当年之事,连连道歉,说自己当时着急救人,这才猪油蒙心,想出了那个蠢办法。

到底是相处了许多年的亲人,苏婉茵见到她们还是很高兴,但发生过的事总会在心中留下痕迹,伯娘当时权衡利弊她能理解。

所以,她心有计较也是应该,经那一事,让她更能看清人心。

得知父亲和弟弟都好,苏婉茵心里也高兴。

虽然见不到他们,但能听到他们安好的消息,也是极好。

第1170章 不大安分

赵承宣出了一趟京,知道消息的时候,苏婉莹和吴氏已经在东宫好几日了。

太子殿下年轻有为国人皆知,可太子殿下如此年轻英俊却是她们如何也想不到的。

赵承宣倒没有多热情,他对亲近之人尚且如此,对这些陌生人就更没什么话说。只是略问了两句便没有再开口。

就这已经是看在太子妃的面子上,毕竟是太子妃的娘家人,他也不好一句不问。

苏婉莹越发觉得太子殿下高高在上,这样高贵的人,她之前从未见过,堂姐可真有福气。

苏婉莹的眼神像是黏在太子身上似的,苏婉茵也发现了,只是,太子殿下在,有些话不好说。

绿枝笑着带了二人出去,待到了殿外才不疾不徐道:“殿下和娘娘独处时向来不喜外人打扰,苏夫人和苏小姐还请早些休息,明日再来给娘娘请安。”

苏婉莹不满:“你这话什么意思,太子殿下是我姐夫,我娘是太子妃伯娘,也就是太子的伯娘,怎么就是外人了。”

吴氏连忙呵斥:“还不住口,太子殿下高高在上,岂是我们能高攀,绿枝姑娘莫见怪,这丫头没见过世面。”

吴氏连忙塞了荷包到绿枝手中,绿枝倒是没拒绝,笑着道:“苏夫人既如此客气,那奴婢便多托大多说两句,这宫里规矩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