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783节(1 / 2)

加入书签

太子这话他们可担不起,安排太子?还让他执行?他们是嫌命太长吗?

“臣等不敢!”

“既然不敢,那便等孤有心仪之人再议。”赵承宣难得疾言厉色。

赵恒趁机道:“退朝!”

这些个老东西,以前逼着他纳妃,如今逼着儿子娶亲,真是吃饱撑着,该管的不管。

第1114章 庸人自扰

赵承宣知道父皇在位的二十多年给予世家和新贵极大的发展空间。世家和新贵之间的矛盾也得以平衡。

再加上他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储君有了人选,便断了朝中一些想通过站队来投机取巧大臣的出路。

是以,太子妃人选就成了关键。

如果选新贵之女,那些世家自不会甘心,反之亦然,到时后宫便成了宫斗场。

自古以来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前朝和后宫从来都是连着的,一荣俱荣。

“殿下,苏良娣过来了。”小太监回禀道。

赵承宣放下书卷:“让她进来。”

赵承宣回东宫快三个月了,可并未与苏婉茵圆房,苏婉茵自己倒不觉得有什么,可宫人已经在私下议论说,东宫只有她一人尚未机会获得太子殿下宠幸,若太子妃嫁入东宫就更没有机会了。

苏婉茵入东宫这些年,因为好相处倒是赢得了不少人心。

只是也难免被人说,之所以好脾气,连低等的奴才都要讨好只不过是因为出身卑贱罢了。

苏婉茵乖巧安静,不争不抢,像今日这般自己主动来赵承宣院里倒是第一次。

“殿下!”苏婉茵行礼。

“你来了!”赵承宣从椅子上起身。

苏婉茵将手中的食篮放下:“臣妾做了些点心,殿下尝尝。”

苏婉茵自入东宫,赵承宣的鞋袜衣服大多出自她手,而他回宫后她也每日都会派人送糕点之类过来,不过都没有亲自来过。

今日来,显然是有事。

赵承宣拿起一个咬了一口,她虽不多话,但善于察言观色,基本已经知道他的胃口,知道他不喜甜腻,所以送来的糕点都刻意少放了糖。

苏婉茵悄悄观察他的神色,想了会儿才开口:“殿下,晏小姐请臣妾这月十五一同到玉坛寺上香,臣妾想请太子殿下帮臣妾拿个主意。”

赵承宣看了苏婉茵一眼:“你若想去,同去便是。”

她入宫两年,还未出过宫门一步,大抵是想去的吧。

苏婉茵抬头,似是不可置信。

她和晏小姐在宫宴见过几次,其实,并不熟。

而晏小姐是何目的,她虽蠢笨,但也察觉一二。

她想告诉太子殿下的其实不是要不要上香,而是要不要同晏小姐同去。

若一同去,只怕旁人会误会。

苏婉茵微微滞了一瞬,然后屈身道:“多谢殿下,臣妾不打扰殿下了,臣妾告退。”

也许真的是她小人之心了,殿下其实并不在乎这些。

也是,他是太子殿下,将来要担这天下江山,这些在他看来都不是事,是她庸人自扰了。

苏婉茵出去后,赵承宣放下糕点,提笔在纸上写了个晏字。

晏家乃山东大儒,当年上官家入朝堂后,山东名门纷纷入仕,而晏家前些年势头曾越过上官家。

因为晏家曾出过一位不输儿郎的女相,晏家有如此优秀的女儿自然舍不得她出嫁,而晏紫媛为了晏家亦是终身未嫁,甚至坐上晏家家主之位。

只可惜,天妒英才,晏紫媛英年早逝,晏家后辈再无能超越她之人。

倒是这些年皆传晏家大小姐晏碧茹颇有其姑母之风范,在各大宫宴频频露脸,甚至传出京城第一才女的好名声。

赵承宣放下笔,还是太心急了啊。

第1115章 此后一生

苏良娣要和晏大小姐去玉坛寺上香的消息就这么传了出去。

很快,别说东宫了,京中有些颜面的人家都知道了。

宫中贵人们的行踪一向是隐秘的,可苏良娣小门小户的出身,驭下无方,这消息就是从她自己院里传出去的。

听说是苏良娣从风县带来的婢女春桃听说要出宫,一高兴就一不留神的说出来了。

春桃站在角落默默罚站,待所有人都出去了才委屈哒哒道:“娘娘,奴婢真不记得奴婢什么时候说过了。”

她平日相熟的就是厨房的李婶,可李婶都是从别处听到的。

“你怎么还想这事,我都不在乎了。”苏婉茵手上还绣着帕子。

“绿枝姐姐今日罚了院里所有人三个月的月银,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都怪奴婢多嘴。”春桃很是内疚。

毕竟在宫里当差还不都是为了那点月例银子,这下三个月没了,能不难过吗?

最关键,她们只怕也会认为是良娣无能,连累了她们。

“待这事过了,我替大家补上,你别难过了,不是一直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