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747节(2 / 3)

加入书签

弟一代不如一代,有不少就指着那点御庄过日子呢。

皇上突然要收回御庄,这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吗?

“七弟这主意倒是可行。”赵恒点头认可。

用御庄给皇亲子弟换份差事也不错,只要他们好好为朝廷做事,不怕没出路。

“可问题是,宗亲子弟没有在朝中任要职的先例。就算是有大多都是些虚职,还不是谁都有机会。”

说实话,大多数不得宠的皇族宗亲混的还不如世家子弟,只是在百姓面前名头响亮而已。

肃王觉得既然开了口,那便再多说一句吧。

顾昭华不大知道这些,可淮王是清楚的。

之所以没有开口,是因为不知如何开口,因为一旦开口,便是和祖上规矩站在对立面了。

其实何止是宗亲,父皇在位时九皇叔并没有在朝中任职,甚至常常云游在外,连京城都不多呆,至于原因,谁都清楚。

坐在帝位上的那个人不允许旁支子弟更优秀,哪怕是亲弟弟也一样。

毕竟,少有几个皇上像五哥这样心大的,让几个兄弟都在朝中任要职。

毕竟,别的皇帝提防都来不及,甚至私下里来往近些,都要按个私交大臣的罪名。

赵恒目光再次看向肃王的时候,肃王一个激灵,他不会说错话了吧,王妃交代过他祸从口出,让他谨言慎行的,五哥发起脾气,可是腿脚无情的。

肃王的确是越来越开窍了,怪不得窈窈总夸肃王妃,看来老头子的确为他挑了位好王妃啊。

这的确是他的失误,没想到皇族内部的问题。

自他继位后,宫中极少举行宴会,宗亲见面的机会也少,所谓见面三分情,他完全忽视了这个问题。

任用淮王他们几个虽不能说是任人唯亲,但的确是因为他们几个和他在血缘上更亲,便首先考虑。

沉疴已久的不止是御庄,还有宗亲子弟的前程。

皇族的衰败大概就是这样慢慢开始的。

“五哥,我是不是说错话了?”

第1053章 热血沸腾

肃王有些怕怕的,不知怎得想起当年五哥那一记旋风腿了。

当时踹的他瘸走路了好几天,去醉仙楼吃饭,到门口时好些人给他让路。

一开始他还以为别人知道他的身份,后来才听到人议论什么,长得挺好,可惜年纪轻轻就瘸了云云。

当时气得他差点没把店给砸了。

“没有,你说的这些问题很有帮助。”赵恒肯定了肃王的功劳。

赵恒看着一脸憨傻的肃王,这娃其实真的是好命。

这些问题昭华是看不出来的,长公主虽然也有御庄,但顾家的圈子和皇室又有些不同。

赵毓能看出这些问题,但以他谨慎的性子未必敢说。

毕竟,这又是个看破不能说破的问题。

可赵煊不同,这些问题他可能早了解,但并没有放在心上,觉得问题不大,直到他问起。

他今日这一番话的确是直击要害。

今日叫他们几个过来商议,而非直接在朝堂上讨论就是想知道皇室中人的想法。

“七哥这么说我倒是想起来,的确如此,之前海盛舅舅就曾为族中子弟求情,希望能在朝中谋个差事。”顾昭华有次在太和殿见到过。

只是,当时舅舅并没有答应。

“这么说,我倒是有个想法。”赵毓道。

“你说!”

“族中子弟大多游手好闲,文不成武不就,有的即便给他差事也未必做的好,年纪大点的做学问只怕来不及,倒不如让他们进金吾卫或护城军,免得他们游手好闲,若是肯用功也能挣份军功,至于年纪小些的,不如五哥将族学规范化,若有天赋好的孩子也可入宫做皇子公主伴读,这样,只要他们肯努力,就不会因为是旁支而渐渐没落。”

赵恒点头,果然,对待皇族的问题,还是和他们几个商量更有收获。

因为这些人如今的处境或许就是他们未来的样子。

若能为这些人谋条出路,对他们而言也是好事。

魏铭这个主意的确是不错,怪不得老头子如此看重这小子,这借力打力的本事的确是得阁老真传。

不过,赵恒觉得,这件事交给老头子来处理会更合适些,他不是喜欢颁布旨意吗?

机会来了!

御庄这件事是大理寺捅出来的,可大理寺只管闹大,不管售后,功劳还都是大理寺的。

孙天得捡了个大便宜,又露了脸,这几天心情那是相当的飘。

大概是太得瑟了,惹来宋轶的不满。

宋轶收拾不了孙天得,但他儿子在他手下做事呢。

翁婿关系本就是一门玄学,处的好,亲如父子,处的不好此生仇人。

宋轶以以后让孙弘文继承自己衣钵为名,已经让他把明仁皇帝时的卷宗翻出来整理学习了。

孙弘文从顺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