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624节(2 / 3)

加入书签

的声音陡然变得严肃起来。

严明舟额上汗直冒,虽然当时的户部尚书并不是他,可也不知怎么回事,一听到户部出事就腿软。

严明舟擦了把汗,结结巴巴道:“没,没,没有。”

不是他怂,而是谁都知道这不能二字出口代表着什么。

第858章 将士忠魂

户部根本就没运出过那么多的粮食,朝廷画了个大饼哄顾家军,哄着他们在边关卖命。

可事后却是逼着云松陵把这大饼变成真的。

云松陵当然没这个本事,只能以死谢罪,他不背这个锅,朝堂就乱了。

“殿下,粮食虽然是从户部出的不假,可最终负责的是兵部。”虽然说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但毕竟和户部有关,他还是要解释一下。

谨慎一点好,真的经不起折腾了,哪怕是旧案。

“的确,军需一向是由兵部拨发。”九王爷在赵恒殷切的目光下,点头随声附和道。

九王爷也很是不解啊,你说这都是朝中重臣,让他来凑什么热闹,他那时还没出生呢,真的和这没关系。

不过,九王爷这话说和没说,没什么区别。

“很明显云大人是被冤枉的,臣这里有一份当年御史中丞查良其参兵部的折子,参的就是当时的兵部尚书贻误军机,延迟了军需,这才导致红河谷战败。”查大人是云松陵除了魏阁老外最得意的门生。

当初也因为这件事查良其被贬官,不久后云松陵蒙冤,查良其在宫门外跪了三天三夜要面圣,差点冻死了。

后来听说离开京城回老家了,这么多年,没了音讯。

赵恒微微勾出一个疏寡的弧度:“孤前不久出京时正好碰到了查大人,便顺便带他回京!”

皇上目光突然看向赵恒,他竟然这么早开始布局,这个逆子,到底还有多少事是他不知道的。

查良其已经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御史中丞,而是一位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人。

查良其下跪:“草民查良其叩见皇上,叩见太子殿下。”

“查老先生起来说话。”赵恒道。

刘御史弯腰扶了查良其一把,他这几十年,很少有佩服的人。

算起来,这位查大人也是他的前辈了,他在督察院倒是听过这位前辈的传说,若不是当年辞官,他在朝中地位绝不会在曾经的魏阁老之下。

查良其没想到自己等了这么多年,还能等到为老师平反的一天。

当年他在宫门外跪了三天三夜,明仁皇帝都没有召见他,他几乎搭上了半条命,被魏大人救后,他见了老师最后一面。

老师告诉他,不要再查这个案子,让他辞官回乡,他见完老师的第二日,老师就在狱中自杀。

老师自杀后,背上了通敌贪墨的罪名,云家一门虽未被流放,可背上罪臣之后的罪名也和仕途永绝了。

然而让大家意外的是顾家军却并没有得以平反,红河谷战败,顾老将军激勇冒进的罪名死死的烙在顾家人身上。

查良其不甘心老师蒙受冤屈继续查老师的案子,既然是贪墨,他就先从那笔粮食查起,粮食没有运往西北,而是在一个驿站停了两个多月,以地方赋税的名义又回了户部。

那便说明老师没有贪墨,还有那些所谓通敌的信件,契丹王的印鉴是真的,可信的称谓被动过手脚。

最上面的一层被揭掉过,若是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他问过有经验的造纸师傅,那种纸质厚,的确有高手可以做到。

也就是说,朝中的确有人通敌,可通敌的并不是老师,而是另有其人,到最后所有的证据直指当时的明仁皇帝。

他带着证据先去找了顾夫人,他一个人撼动不了,但顾家可以。

可那时边疆再次危机,顾夫人为雪红河谷之耻,为顾家众人复仇,主动请缨,率当年留守的剩余一万将领和朝廷拨的十万大军出京,大破西凉契丹大军,重新稳住边疆。

他错过了将证据交给顾夫人,顾夫人再回京已经是一年半后,顾夫人打了胜战,请旨重查顾家军的案子,可皇上并未答应。

红河谷战败后,十万将士战死,一把大火,白骨成山,早已无法分辨。

未能平反,顾大将军和整个顾家军都是罪臣之身,顾夫人无法将他们的尸骨带回大齐,又不忍暴尸荒野,便命人……就地集中掩埋。

顾夫人只能带着大军回京,因为顾家唯一的血脉还在京中。

红河谷一仗虽输了,可也大挫契丹锐气,再加上顾夫人这一仗给大齐边疆换来二十多年的和平。

顾家如此功绩,顾夫人回京后也只得了圣上一个封君之号,听着响亮,却并无用处。

他在京中东躲西藏一年多,终于等回了顾老封君,他要把证据交给她时被人追杀,昏迷了三个多月才醒。

是魏大人救了他,魏大人告诉他,顾夫人已经交了兵符,顾家已经退出朝堂不问世事了。

而且,明仁皇帝已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