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602节(2 / 3)

加入书签

而且,曾经的鬼谷谷主在游历时收过上官家一位祖辈为徒,上官家和鬼谷算得上是老交情了。

赵恒虽是太子,可也是清虚道长首徒,皇家的面子可以不给,鬼谷的面子必须给。

上官家派来的上官明礼和上官学礼两兄弟虽然和赵恒年纪差不多,可论起来,他们得叫赵恒一声大师伯。

山东大儒以上官家为尊,上官家都派了家中嫡系子弟,其他家族自然要派人来。

因为其父辈早已过了不惑之年,这个年纪让他们背井离乡的也不容易,后面还有一大家子呢。

于是各家族便派了族中出色的年轻子弟来京,也是给足了太子殿下面子。

入不入仕这种事,现在不着急下定论,人都来京城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上官家的泰安书院大齐闻名,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不远千里的去山东求学,就是冲着泰安书院去的。

办女学对他们来说没有难度,而且女学就办在国子监内,这也是借了国子监的金字招牌。

能进国子监读书的都是什么人?世家官宦子弟,寒门优秀学子,说白了就是将来朝中中流砥柱,最好的都在这儿呢。

谁家还没有个女儿姐妹的,能接触到第一手的未来夫婿人选资料,还找什么人打听呀,自己就看的清清楚楚了。

最重要,国子监的金子招牌,东宫发起,试问,谁家敢不给面子。

这两日大臣们家中陆续都收到东宫和国子监联名送去的招生通知。

因为是第一批女学,所以要求条件比男子入国子监的条件宽松许多。

而且若家中嫡系没有适龄女儿入学也可推选一名族中女子顶替这个名额。

听说孙大人的女儿,宋大人的女儿,刘大人的女儿早就内定了名额。

还听说柔妃娘娘每月会到国子监教两次骑射课程,年末考评的时候淑贵妃娘娘和太子妃娘娘也会来做考官。

这几日大臣夫人们可忙了,忙着打听内幕消息,忙着让家中女儿备考,着急程度快赶得上科考了。

幸好洛风经验丰富,没有听皇上的直接出城寻找,先让暗卫暗中在京中打听。

派去的暗卫不过一盏茶便打听到消息回来,太子殿下在国子监视学呢。

洛风重重的松了口气,很明显,皇上有点小题大做了。

太子殿下没有穿太子冕服,一身常服来的国子监,十分亲民的问学子们的学业情况。

还和大家一同讨论了今年春闱的策论,毕竟春闱刚过,这个话题十分热门。

一群二八少年郎,都是壮志在胸,热血激昂的年纪,太子一番话,让他们的责任担当立马就上来了。

大齐的未来得靠他们,皇位是赵家的,可守江山的是他们,他们得努力,不能怂,就是干。

士气就是这样鼓舞起来的,赵恒很满意,谁说读书人就只能埋头苦读,没点热血怎么能行。

学生们听说国子监真的要办女学,立刻沸腾了,国子监终于不再是和尚庙了。

赵恒今日还见到了一位在江南认识的老朋友,明子钰一身白色的院服,头发用青色发带束着,书生气十足,落落大方行礼:“学生得殿下相助才能如期入学,殿下大恩,学生没齿难忘。”

“举手之劳而已,孤今日微服出行,你不必拘礼,在国子监可还适应?”赵恒今日看起来十分好说话。

“学生很好,谢太子殿下关心。”

“孤瞧着你也比当日精神许多,可见是国子监风水好,养人。”赵恒此话一出,周围的学子都跟着笑起来。

谁说太子殿下为人彪悍不知礼数的,太子殿下简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以后谁再说太子殿下不好,他们跟谁急。

明子钰虽是刚到国子监不久,但为人仗义,学问也不错,在国子监人缘不错,尤其和大理寺孙大人的儿子关系最好。

赵恒似是不经意的问道:“你见到孤似乎一点都不意外?”

明子钰忙躬身道:“学生不敢欺瞒,前几日的升仙大会,学生正好在街上……学生本想上前感谢,当时人多,学生也怕太过唐突。”

第824章 元气大伤

赵恒薄唇噙着一抹笑意,眼眸漫上一层意味不明的幽深:“没想到你倒是个爱热闹的。”

“殿下说笑了。”明子钰低头笑道。

“孤听常祭酒说你虽入学晚,却是胸中有丘壑,难掩其才,可有意愿为东宫效力?”赵恒目光带着几分深意。

国子监的学生,有朝中权贵子弟,可也不乏一些末流世家,或者落魄贵族。

他们要重振家业就必须依附一些京中望族,这样对将来入仕也多有益处,这是一条许多人求之不得的路。

尤其,对方是东宫太子,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明子钰愣了下,接着拱手行礼,激动道:“学生愿意至极,学生多谢太子殿下。”

赵恒唇角漾起的笑容愈甚:“东宫不会埋没你的才华,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