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516节(2 / 3)

加入书签

假期来不及来回,除非家中很近。

说起这些贡生,齐思宇当年就是从地方选拔进国子监读书,在国子监读了两年书,直到后来中了榜眼,才得以衣锦还乡。

他那一届参加科举的学生是历届里混的最牛的。

那年的状元郎是当时才十六岁的魏铭,国子监中年纪最小的,可学问是最好的,常常和常祭酒一起探讨学问。

据说,他本来三年前就要下场的,被家里人拦住了,不然三年前就是状元了。

说白了,他这个榜眼和魏铭的状元虽只差一个名次,但学问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也不过是痴长了人家五六岁的年龄,可科举比的不是年龄。

还有如今的兵部侍郎曾江,也是国子监的学生,也比他们那一届的也小的多,读书也是个厉害的,可惜国子监有个魏铭,即便是学问再优秀,和他一比,也都被衬的暗淡无光了。

若是曾江参加当年的科举,他估计连个榜眼也捞不上。

幸好,曾江并未参加科举,但人家家世好,走恩荫进了大理寺,如今也是兵部侍郎。

不过,说起来,他真的是运气好了,想想和他竞争的都是什么人,如今竟然是官职最高的,他这也是开挂的人生了。

当然,他这个代理工部尚书也只是听着好听,和曾江的权力还是没法比。

其实说白了,这也是寒门子弟和世家子弟最大的区别。

你所有努力的终点也许只是人家的。

就像曾江,他可以随便的就放弃科举但他不能。

就像魏铭,他可以随便放弃翰林院的差事外放,可他不敢。

……

陆玉庭点点头:“自然是要的,不过地方查起来应该是不易,那么多学生逐一排查至少要几个月,安排人进国子监兴许容易些。”陆玉庭蹙眉道。

“若安排人进国子监那就只能在世家子弟中选了。”毕竟当年每年推举的名额有限,且都是有时间限制,而且,开了春就是今年的春闱了。

“也未必就是要在国子监读书。”哪个世家子弟不要带几个书童小厮的,这些人更不容易引起注意。

齐思宇很快明白过来:“大人所言甚是。”

“尽快整理一份近十年在国子监读过书的官员名单给我!”

齐思宇知道事情紧急耽误不得,连忙道:“是,我这就去办。”

第692章 新年快乐

待到齐思宇离开,陆玉庭将书房公文收拾好,不过常祭酒那封信已经销毁了。

不能让幕后之人知道这封信,否则常祭酒就危险了。

看来今年是过年都不让人消停了,陆玉庭摇摇头出了书房。

日一晃就过去,转眼就是除夕,京中一派热闹,只是这绚丽的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宫中有宫宴,只是今年的宫宴有些冷清,太子不在宫中,景王被贬失踪,睿王失势谨小慎微,淮王一向不管事,大有向九皇叔看齐的意思。

皇上也是愁,他的这些儿子要么是上进过头了,剩下的就是混吃等死的,尤其是太子那个不争气的,想想就气。

这些歌舞丝竹别说皇帝看腻了,百官都看腻了,皇后娘娘如今不理事,早早的告退了。

睿王倒是也想带着王妃离开,可他现在身份挺尴尬的,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守规矩,这宫宴有点度日如年的意思。

肃王和睿王关系最好,倒是还能说几句话,可也不能一直交头接耳,倒让人觉得他图谋不轨了。

肃王竟然是剩下的这几个皇子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了,毕竟领着金吾卫的差事呢,实权。

他其实也感触挺多的,从小到大因为没有外家势力相助,一直是跟在睿王屁股后面混的。

可没想到最后睿王成也崔家败也崔家,如今境遇倒是令人唏嘘了。

三哥被吓破了胆,别说朝中大臣,便是和他也不怎么来往。

他以前挺烦崔家的,烦崔家的目中无人,可如今看着……竟也不像以前那么烦了。

细想起来,五哥倒算是他的贵人了。

陆玉庭和赵绾坐在皇上下首的那一桌,当然,这是沾了赵绾的光,谁让她依旧是皇上最宠爱的女儿呢。

只是差点被和亲的赵绾却越发体会到皇家的悲凉,终于能切身明白当初母妃为何一定要向父皇讨了她的亲事,也能明白四公主为何那样感激陆家。

因为从那之后,她也再无法像以前那样在皇上面前卖乖讨巧了。

其实,在她的心里,也还是渴望她的父皇是真心疼爱她的。

宫宴四平八稳的到了收尾阶段,没整出什么幺蛾子,也没宫斗。

后宫和前朝今日像是都不忍破坏这份平静。都十分守规矩。

可太守规矩可不就没意思了吗?

快到亥时,皇宫四周升腾起一片烟花,热热闹闹地照亮了半边夜空,星河灿烂,美得恍若仙境。

赵绾抬头看着天空,那忽明忽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