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478节(2 / 3)

加入书签

白城州自然大呼冤枉,可陶知望不给他解释机会,而且,在白城州书房搜出两箱银子的事不知怎么就被百姓知道,在押送府衙的途中便被群情激愤的‘百姓’丢过去的石块砸中了脑袋,当即晕过去。

后来,百姓一拥而上践踏……白城州死后连个全尸都没落下,还背了一身骂名。

白城州死后,白家被赶出府衙,白夫人身体本就不好,丈夫蒙冤而死,深受打击,再加上成县所有的郎中都不肯为白夫人看诊,白夫人没几日便郁郁而终。

白婉本是要冒死为父申冤,可不知为何死的是她的贴身侍女,不过,在成县,白婉也成了死了的人。

白婉从父亲以前的手下得知成县百姓是受了陶刺史挑唆,陶刺史不倒,她父亲便要背一辈子骂名。

那个手下帮她逃过一死已经十分难得,他也有一家老小,只能悄悄送了白婉出城,希望她隐姓埋名度日,白婉自是不甘,到了曲州暗中查访,便是在那时结识了孟祥禾。

那时的白婉对谁都有敌意,是孟祥禾真心相对,暖化了她的心,并答应她一定帮她查清她父亲的案子。

孟祥禾在查白城州案子时被陶刺史察觉,再加上他反对二叔继续做铁矿生意的事,终是丢了性命。

孟祥禾的死让白婉再次受打击,万念俱灰,差点了结自己。

再后来发现陶知望在丰县的天香楼出入,便自卖自身进了天香楼,寻机报仇。

如今陶知望罪行马上要大白天下,白婉大仇得报,没了生的念头,自然要手刃陶知望,为他父亲和孟祥禾报仇。

瑶琴先生不会让白婉做傻事,无论如何都会让她活着,以他的处事,为了让白婉好好活着,自然会替她前去。

果不出赵恒所料,瑶琴先生被青鸾抓个正着,瑶琴先生自然不肯配合,青鸾得了赵恒吩咐,无论如何都要把瑶琴先生带回来,只能打晕扛走了。

……

第633章 仁至义尽

赵恒只把证据和陶知望送回了京城,他既没有开堂,也没有审理。

京中能人不少,审案这种小事,自然不用他操心,听说顺天府和刑部最近都闲的很,得给他们找点事做。

至于那些河东道的官员,人人自危,都不用赵恒审理,一个个上道的很,相互举报,狗咬狗,撕相难看。

曾经一个桌子吃饭,一个锅里分银子的好兄弟这时候是生怕对方比自己死的慢。

赵恒都不用审理,就他们互相举证的证据都够判斩立决。

河东道的刑台都不够用,每日处斩的刑台血流成河,百姓却拍手叫好,阴云多年,河东道百姓终于能看到朗朗乾坤。

赵恒倒是放了庞宇一马,没有追究他的罪责,只把知府贬为县令,让他好好为百姓做事。

红袖,不对,该叫她白婉,白婉父亲沉冤得雪,在陶知望被押送京城那一日,在父亲的衣冠冢前喜极而泣。她终于等到这一天。

只是,陶知望虽然受到应有的惩罚,可死去的人却再无生还可能。

比起河东道的天翻地覆,朝堂也翻了天,曾侍郎弹劾陆驸马竟牵扯到了整个六部。

六部惶恐不安,除了自保,还要想办法把罪名推给别人,这已经让朝堂乱成一锅粥了。

可就一夜之间,魏阁老辞官,礼部尚书魏通则入狱,皇上依赖,大臣仰仗的魏家一夕覆灭,这下谁都看得出来,朝堂真的变天了。

这是真正的利益之争,赢了,名扬天下,输了,身败名裂。

只是,所有人都在好奇,为什么身败名裂的会是如日中天的魏家,且没有一点先兆。

很快,陶刺史的罪证先一步快马送回了京城,送信的人说,陶知望会在三日后押解回京候审。

这些罪证,让不少人提心吊胆,在丰县矿山有股份的绝对不止魏通则一个。

皇上大怒,朝野震惊,而魏家因何获罪,一时间传遍京城。

阁老朝野内外数千门生,竟无一人敢为魏家求情。

而吏部冯尚书两次密诏进宫,魏通则先是被判流放,接着皇上又改判半个月后问斩,魏家抄家,皇上念魏阁老乃三朝元老,没有收回宅院,一时间冯家和魏家的关系让人琢磨不透。

魏家和冯家这是撕破脸了吗,变脸的速度未免太快,毕竟冯家魏家可是姻亲,冯家的嫡长媳正是魏家的嫡长女魏芬。

魏阁老上次退隐除了不想参与睿王和景王的太子之争,身体也出了问题,这次魏家遭受这么大打击,魏阁老一下就病倒了。

这个时候魏家哪还有太医肯上门,许璐悄悄去了魏府,魏荣的眼睛哭的肿的像个桃子:“许姐姐,我祖父他真的……”

许璐握着魏荣的手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阁老年事已高,这些年在为朝政亦是呕心沥血,若是没有这些事或许能多活两年,可如今便是多活一日是一日了。

“阿荣,人总是要有这一天的,这个时候你更得坚强!”许璐神情惆怅,拿出帕子替魏荣擦眼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