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394节(2 / 2)

加入书签

伸手抓住陆瑶的手,紧紧的,手心出了汗,粘腻的很,可他仍不肯撒手。

陆瑶坐在那儿,抬头看着他,他说的没错,他还是他。

百姓危难他义无反顾,兄弟有难他两肋插刀,大义面前绝不含糊,对她也从未辜负。

他还是他,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就是他,是赵恒。

“也许太后……没别的意思!”陆瑶这句说的没什么底气。

“白玉观音都送了,还没别的意思。”这才成亲多久就送白玉观音,孩子也不是一天就能生的。

老太太可真够阴损的,怪不得儿子没生一个还能坐上太后,都是狠人。

“现在去找父皇,太冒失了!”若皇上有想法,应该会先和赵恒谈。

太子册立良娣也是大事,毕竟将来继位,太子良娣至少也是妃位,出身不会差。

“窈窈,我对你说的每句话我都记得,你也要记得!”他不会负她,那不只是句承诺,他会用一辈子证明。

“好!”

“过几日便是七夕,我们去游湖!”赵恒在陆瑶旁边坐下。

去年的七夕,他们还在江南,险些把命丢在那里,想起来,仍觉惊心动魄。

命运兜兜转转,他们终是还在一起。

未来注定是不平静的,但有他在,她突然不怕了。

“好!”

华清殿

太后给太子妃送玉观音的事皇上很快就知道了。

太后不理世事多年,如今管起太子的事皇上倒有些意外。

太后娘娘的意思很明显,储君已立,太子也已经大婚,太子府不能只有一个女人。

按规定太子妃要有良娣二人,良媛六人,承徽十人,昭训十六人,奉仪二十四人。

太后这倒是提醒了他,太子成亲也有一段时间了,这次最起码也要把两位良娣人选定了。

太后周到,倒是推荐了一位,太后娘娘举贤不避亲,推荐的是郑家的二小姐,她的侄孙女。

郑家子弟如今在朝中都不是什么显眼位置,但因为郑家有个太后做靠山,倒也不会让人小瞧了去,这些年也颇为低调,没听说过什么糟心事。

这个二小姐他倒是没什么印象,随后让御林军暗探打听打听。

这几日早朝都是关于如何处置景王,最终皇上下旨,夺其亲王封号,贬为庶民,流放崖州,永世不得回京,中秋后离京。

虽留了一条命,但谁都知道赵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陆玉庭派人查了赵穆的人,一些在内乱那日丢了性命,一些受了牵连,都和江源的死无关。

而顾将军那边给出的结论,江源极有可能死于意外。

江源虽说逃亡,可身上难保没有什么珍贵的物件。

据附近的乞丐说,好像那日看到有个小乞丐进去过。

这些线索连起来,江源极有可能是被那个小乞丐误杀。

顾将军把查到的消息呈到皇上面前,皇上也下令不再追查,江源的事彻底结束。

朝廷公布江源之死那日,消息不知怎就传到了程妃那里。

程妃虽被打入了冷宫,但皇上并未褫夺其封号,只是令其不得出入。

程妃知道江源的死时正在用晚膳,晚膳对于一个冷宫的妃嫔来说算丰盛了,至少没有馊掉。

程妃从被打入冷宫起便是不哭不闹,更没有想过寻死,该吃吃,该喝喝,安静的很。

她入宫没几个月,在宫中没什么机会安排自己人,但也没有得罪人,所以,没人找她麻烦。

小宫女战战兢兢:“娘娘,陈国的国主……死了!”

程妃手中的筷子顿住,愣了许久,才颤巍巍的将夹的菜放到口中慢慢的嚼着,待吃完了才开口道:“死了好,死了就解脱了。”

他一出生就背负了太多,活着本就是折磨。

她不叫程琦柔,也不叫蓝芩,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桑榆,她叫秦桑榆,是她娘取的,她娘说她的名字出自一句诗,可惜她娘死的早,没来得及教她,她也是后来才知道那句诗是什么。

他也不叫江源,他本名赵烨,是先三皇子的遗腹子。

她的家乡不在山东,在扬州,不过,她一点都不想念那个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