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256节(1 / 2)

加入书签

崔家也在此中推波助澜,之前马尚书的事,也让昭华招了崔家记恨,如今是两家联手对付昭华。

对崔家来说,打击老五和顾家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老五这次是成了众矢之的。

“你说!”

“父皇,昭华绝不能流放从军,流放一路变数太大,那和杀了他并无区别,请父皇给儿臣时间查明一切!”赵恒叩首道。

他现在什么都不能说,不能说昭华之死会引来大齐之乱,不能说或许义王府牵连其中。

总之要拖延时间,不能让徐家以形势逼父皇以现在的证据结案。

老五这次确实猜中他的心思,徐家联名了朝中大臣为儿子喊冤,逼他不得不做决定。

他确实是打算将昭华流放军中以此折中。

“只怕徐家不依!”

“儿臣愿为昭华做保,若不能查清凶手,便与昭华一起流放!”

“胡闹!”皇上气的一拍桌子,火气又上来了。

皇子流放,那除非是犯了欺君罔上的大罪。

这个老五就是任性妄为,幸好不是在朝堂上。

若是被徐家那些人听到,巴不得连他一起流放了。

好歹他也是皇子,怎么净说这些没出息的话。”父皇……”

“此事休要再提!”皇上直接打断赵恒的话。

“父皇不觉得如此对顾家未免太过残忍,顾家代代忠骨,别说昭华没有杀人,即便杀人,难道顾家祖上功绩保不住后世子孙,岂不让前方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寒心!”赵恒抬眸,同皇上冷厉的视线对上。

皇上岂会不知,顾家虽交出兵权多年,但在将士心中颇有威望。

朝中文臣和武将向来不合,从对这事的处理态度便可看出。

文官多支持徐家,武将则支持顾家。

可朝堂上武将凋零,崔家又暗中煽风点火,顾家处于劣势。

皇上叹了口气,做皇帝难啊,每日起早贪黑,做牛做马,被朝臣威胁,他太难了。

“父皇,如今边关不稳,此事,父皇还需三思。”赵恒再次恳求。

第332章 抱病不出

“恒儿……”皇上看着赵恒,表情有些无奈。

父子俩见面也多是剑拔弩张,皇上少有这样语重心长的时候。

如今这事情已经不是顾家和徐家那般简单。

徐尚书和崔家是有过节的,可崔家也没把徐尚书怎么样了,是因为徐家身后有大儒支持。

舆论是把无形的杀人之刀,崔家可是知道厉害。

这些儒家大族在民间和朝中都十分有威望,山东已经有个上官家退出朝堂,不能再失去这些大族支持了。

说起来,上官家退出朝堂,是他之过。

当年他因为傅沛的事迁怒上官大人,这才……

山东大族本就对皇家颇有微词,如今昭华的事,被他们拿来大做文章,局面已经不受控制。

“朕自然也不希望如此,可如今所有证据都指向昭华!”昭华去过徐家别院,威胁过徐有德要杀了他,刮花那花魁娘子的脸……

这都是口无遮拦惹的祸啊。

“父皇,儿臣会查清楚,但若谁想以此要了昭华的命,儿臣不答应!”赵恒攥着拳头,从地上起来。

有本事就冲着他来,用如此鸡鸣狗盗之术陷害昭华,算什么东西。

求人不如求己,他还是自己去找证据。

皇上叹气,这朝堂之上,又哪里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

赵恒离开之后,华清殿又剩皇上一人。

皇上召赵恒来本是想了解他的想法。

作为皇子,有想法是好的,可若太有想法,就得要关注一下了。

可发现这孩子还是那个死心眼,一上来就说昭华的事。

不过,也是个有心的。

赵恒刚出了华清殿就看到殿门口等着的一道小人影。

不是别人,正是成王赵煦,赵煦看到赵恒忙小跑冲过去,快到跟前时停下脚步行礼:“煦儿见过王叔!”

赵恒看到侄子,收起脸上的倦容:“煦儿在这里可是等王叔?”

赵煦点头:“王叔,母妃病了,不肯请太医,又不肯见煦儿,孩儿十分担心,王叔快劝劝母妃吧!”

赵恒本是要事在身,可看到煦儿如此眼巴巴的看着他,哪里还忍心拒绝。

太子哥哥已逝,煦儿就剩下嫂嫂,若是嫂嫂出事,煦儿就更可怜了。

赵煦虽封了王,但才八岁,还和母亲住在一处。

从东宫搬出后就一直住在这里,十分偏僻。

走了小半个时辰才到,赵恒这才放下煦儿。

煦儿站在门口,并没有进去,只在门口喊道:“母妃,王叔来看您了!”

里面传出一阵咳嗽,过了会儿玉嬷嬷出来了:“殿下,娘娘身体抱恙,怕过了病气,殿下改日再来吧!”

“嫂嫂身体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