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161节(1 / 2)

加入书签

“明日将煦儿送到她母妃那儿吧!”皇上叹了口气。

煦儿想念母亲,太子妃乃守寡之人,不便在宫中行走,他们母子已经许久未见了,煦儿也想母亲了吧。

他把煦儿接到华清殿教导,也是为防老五把煦儿带走,如今老五也不在京中,倒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是!”

“功课不可废!”周太傅教导的很好。

“是!”

皇上转身坐在龙榻上,又开口道:“湖山可有消息传出?”

“并无消息,想必一切都好!”常贵安慰道。

这贵妃娘娘的伤到底什么时候能好,他有点怕怕的。

皇上最近的脾气可不是一般的不好,白日六公主还能哄一哄,可这晚上……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皇上又生气了。

整个湖山,也就是十天前还有消息传出,最近,是什么消息也没有了。

也不知道里面情况怎么样了,最后一封从湖山传出的消息是湖山疫情肆虐。

老五和昭华凑在一起,老三绝对是干不过的,他怕出乱子啊。

还有魏阁老的嫡长孙魏铭,这可是大齐的国宝,若出了事,那可如何是好,这几个孩子可都是大齐的未来啊。

疫情到底有多严重,到底有没有控制住。

不行,明日再派些官员,让户部再拨笔款子吧。

第二日早朝,湖山没有消息传来,山东却传来了好消息。

山东灾情已有缓解,景王到山东后,除了派发粮食,还打算治理河道,彻底解决水患问题。

因此特意百里加急,亲自上了奏折。

这次山东灾情最为严重的是东阿县、平阴县、长清区、齐河县。

黄河水底泥沙太多,河床不断抬高,再加上今年山东雨水太多,河水暴涨,终酿成祸患。

朝廷前年才拨赈灾款,修葺河堤,可当地官员,并不尽心,贪墨了银两。

从五月开始一直大雨,早在两个多月前便冲垮河堤,可地方官隐瞒不报,致使灾情越来越严重,终蔓延致山东多个县区。

说起来,这黄河水灾是旧疾,河底的泥沙总不能让人下去挖,所以,每年都是加高堤坝。

可堤坝再高,碰上这种连月大暴雨,也经不住,说到底,这法子治标不治本。

景王提出,水有性,拂之不可;河有防,弛之不可;地有定形,强之不可;治有正理,凿之不可。

通俗的说便是,束水攻沙,借水攻沙,以水治水,蓄清刷黄。

这是景王从古籍上看到的治水方法,据说当年大禹治水便用的此法。

黄河经泰安市的东明县流入山东省内,自西向东。

山东又地处平原,景王令当地官员先疏散百姓,然后再以水冲沙,黄河水最终流入渤海。

皇上当即下诏书,同意景王治水之法,让他负责黄河沿岸水患治理。

又调去了几个工部官员,全力配合,不可延误灾情。

如果山东黄河道治理成功,其它黄河途经省份便效仿此法,便可彻底解决水患。

老四确实是个有本事的,没想到山东赈灾竟让他看出如此多问题来。

只是,皇上并不知,提出此法治理河道的并不是景王赵穆,而是陆瑶提过的江源。

景王是从自己一个山东门客得知江源此人的。

整个江氏家族为人特别低调,江氏家族有自己的族学,并不比上官家的泰安书院差。

只是泰安书院广纳天下学子,可江家族学非江家子弟不得入。

而那位门客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他乃是江家一门远亲,有幸和江源讨论诗词,才知江源此人腹有诗书,胸有乾坤,便极力推荐给景王。

赵穆冒着大雨在江家门外站了一天一夜才得见江家家主,后才见到江源。

江家从大齐立国后便避世到此,自不肯出仕。

赵穆也是拜访数次,江源才告诉了他这么个治水法子。

赵穆本不肯冒领这功劳,要把江源举荐给朝廷,可江源不肯,说若要如此,便再不见赵穆。

江源同意帮赵穆解决山东灾情,因他也是山东人,只是,仅此而已。

所以,大家都好奇景王赵穆最近身边总跟着一个神仙般的人物,却并不知这便是江源。

如今他还有那个番薯的杀手锏没有实验成功,若成功,睿王拿什么和他争。

他就是要证明,母妃错了,即便没有陆家,没有徐尚书,他赵穆一样可以凭自己得到父皇赏识。

皇上心情因为山东的灾情缓解,心情好了很多,下了朝便到贵妃的紫兰殿去了。

贵妃却依旧避而不见,说疾病未愈,怕过了病气给皇上。

皇上自然也不勉强,走着走着便到了淑妃的芳怡殿。

常贵看皇上驻足脚步:“皇上,要进去吗?”

说起这淑妃娘娘六公主的生母,六公主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