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156节(1 / 2)

加入书签

说话娓娓道来,连阿荣都能听进去,不一般啊。

孙子临行湖山之前把这事托付给了他,也是该抽空和儿媳谈谈这事了。

陆瑶回到家已经差不多要用晚膳了。

陆夫人知道陆瑶去了魏府,听到下人来报说回来了,便放心了。

不过,并没有派人跟着活打听,这丫头聪明得很,很容易察觉。

这个时候就是要适度放手,不能逼她太紧。

陆瑶在马车上摇摇晃晃的都快睡着了。

这几日晚上总是睡不好,泡了个澡,连晚膳都没用就睡了,趁着有睡意赶紧睡觉。

第二日倒是起了个大早,陪爹爹和娘一起用了早膳。

从湖山传回来的消息说,湖山又发生了两次余动,这几日连日大雨,尸横遍野,灾民流离失所。

朝中气压也很低,山东灾情需要粮要钱,湖山赈灾也要粮要钱,国库又不充盈。

这两日,皇上着急的,晚上都没睡好觉,就怕哪天湖山那边传来灾民暴动的消息。

山东连着三季不收,真的是一般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

比起突然被派去湖山的睿王,景王算是早有准备。

虽然,因为母妃下药的事,最近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但赈灾的事,丝毫不容怠慢,而且,在他被派往山东之前,府上幕僚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

除了朝廷的赈灾银两,还让少府监的人准备了来年播种的种子。

光靠朝廷救济,早晚会把朝廷拖垮。

赵穆虽有个不省心的母妃,但在能力方面确实没得说。

作为皇上宠信的王爷,当地官府自然没有不配合的。

若将来这位爷能高进一步,他们这些人自然能得好处。

山东只是闹饥荒,家园并未毁坏,如今有朝廷救灾,自然不会想着往外跑。

为了防止灾民把派发下去的种子吃掉,光凭官府派去的人监督不够。

赵穆想出了让村户互相监督,举报有赏,很快把第一批的种子种上。

而且,他的其中一位幕僚想了种植番薯的主意。

其实番薯在大齐并不是第一次种植,出海的商队曾带回过种子,只是很多人不信这个东西能种得活。

不过,倒是有个人胆子大,便在极小范围的试种,已经取得大丰收。

赵穆听幕僚说了之后,便派人把他所有的番薯都买了。

这次山东灾荒能不能彻底度过,便要靠这个西域的番薯了。

即便山东赈灾的功劳没有湖山大,可番薯一旦试种成功,在大齐推广,这功劳就不是睿王能比。

所以,这次种植番薯才是他的目的,当然还有……江家。

比起山东这边的顺利,湖山简直是重灾难。

地动后暴雨又引起了山洪,山体滑坡,灾民居无定所,在山体滑坡的第二天就发生大批流民要离开湖山到外地去。

家园被毁,随时都要面临死亡的危险,他们当然不愿再在这里待下去。

因为连雨,尸体腐烂,已经开始有灾民染上疫症。

这个时候如果让这些灾民离开湖山,若是疫病大规模的传染开,那可不是一个湖山这么简单了。

第211章 臭不要脸

赵恒虽是被肃王坑到湖山的,但看到当地满目疮痍,尸横遍野,甚至比战争后场面更加残酷。

战争是人为的,手握兵戈的将士在上战场时便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悲壮但不凄惨。

可这些都是手无寸铁且毫无防备的百姓。

甚至睡觉前还是一家团聚,妻贤子孝,一觉醒来已经生死离别。

赵恒一到湖山便一头扎进了灾民中,搭临时窝棚,设粥棚,设医馆,等活动结束便和灾民一起组织重建。

可现实显然给了他重重一击,这显然和战争后的重建不同。

山洪之后,彻底的击溃了灾民的最后防线。

大批灾民开始抗议,要离开,一场暴乱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赵恒连着几天几夜没有阖眼,身上都是干了湿,湿了又干的泥水,刚从一个窝棚处回到帐篷。

他召集了这次随行的大人紧急商议,山洪爆发后如何安抚和安置二次受灾的百姓,还有疫情处理。

“你那边现在情况如何?”赵恒嗓子有点哑。

顾昭华脸色也是一脸疲惫:“情况不好,山洪滑坡后,西岭村和南杨树村最为严重,少有生还。”

魏铭也十分狼狈,眼下青黑,嘴唇周围生了一圈的胡须。

谁能想到这是京城里一身青衣,风度翩翩,少年成名的魏公子。

“这几日染上疫病人数剧增,灾民情绪激动,有的不肯配合治疗。”魏铭负责的是医馆这块,主要汇报这方面的工作。

坐在主位上的睿王蹙了蹙眉:“既然不肯配合治疗就杀了,还有那些病入膏肓的,一并处理了,免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